发布时间:2025-11-04 来源: 作者:人才科 查看次数:
10月28日,以“博创引领四十载,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省晋江市闭幕。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江苏赢得1枚金牌、13枚银牌、6枚铜牌和9个优胜奖的佳绩。我校农学院钟山青年研究员李伟、谷洋洋、朱杰组成的团队荣获揭榜领题组银牌。
农学院李伟团队的参赛项目是“多模态数据驱动下作物胁迫状态高精度识别与诊断”。该项目的研究源于国家对智慧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团队致力于利用高光谱技术对中国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和粟子)的生长胁迫状态进行精准识别与诊断,围绕抗田间干扰因素的敏感光谱指数构建、作物胁迫发生光谱敏感特征提取与筛选、作物胁迫状态识别和诊断模型构建三个方面开展研究,解决传统监测方法效率低、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最终,李伟团队的参赛项目从48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也是江苏省博士后代表队在揭榜领题赛道现代农业与食品组获得的唯一一个银奖。
谈及获奖感受,团队负责人李伟和骨干成员谷洋洋表示,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技术推广应用与产研结合的重要性和不同行业技术之间融合的可能性。“在比赛过程中,有一位专家评委的提问令我们记忆深刻,技术难题与产业难题哪个更有挑战?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不仅要聚焦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致力于解决技术应用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将试验层面研发的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我们还通过赛场的观摩交流发现有参赛选手研究的是抗病玉米种质资源选育,而我们正好是做作物病害遥感监测,如果把我们的技术应用其中,就可以实现抗病玉米植株的高效筛选,从而加速育种。”
本届大赛总决赛以“智汇赋能发展 博创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等7个赛道进行比赛。共吸引来自海内外的8006个博士后项目、3.6万选手参赛,经预选推荐和全国复赛,最终入围此次决赛的1721个项目都是各地选拔出来的高水平项目,这些项目聚焦大国重器、“卡脖子”难题和产业发展最紧迫的现实难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在大赛致辞中指出,“博士后制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促进博士后创新创业是高质量推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以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和载体,不断激发我校博士后人才的创造力,不断发挥博士后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力,为加快实现现代农业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出一支高水平青年人才力量,让更多博士后青年英才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我校39位博士后喜获2025年度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