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风采

师资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风采 > 正文

曾晓雄教授团队与刘仲华院士团队合作揭示氟诱导宿主肥胖的潜在机制

发布时间:2022-10-31 来源: 作者: 查看次数:

近日,我校食品科技学院曾晓雄教授团队与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题为“Fluoride induced leaky gut and bloom of 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mediate the exacerbation of obesity in high-fat-diet fed mice”的研究论文。

氟是我们健康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适当的剂量可以预防龋齿并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然而,过量摄入氟化物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等疾病。饮用水是摄入氟的主要来源之一,饮用水中高含量的氟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氟的限量应不超过1.5 mg/L。除饮用水外,部分食物中的氟化物对人体健康也具有潜在风险。例如,茶树可以从空气和土壤中积累氟,尤其是成熟叶片中的氟化物含量更高。因此,氟化物对健康的有害影响已被广泛研究。尽管氟诱导引起肥胖已被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但是氟诱导引起肥胖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此外,肠道健康在氟诱导引起的肥胖中的作用通常被忽略了。因此,本研究利用小鼠模型详细研究了氟诱导肥胖的潜在机制。

该研究发现高浓度氟暴露可以显著加剧高脂饮食(HFD)喂养小鼠的肥胖,而单独的氟化物对正常饮食(ND)喂养小鼠的肥胖没有显著影响。氟可以损害小鼠肠道屏障,增加肠道细菌及其产物(LPS)移位,激活TLR4信号进而诱导小鼠炎症和肥胖,并在TLR4-/-小鼠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此外,氟化物可能会扰乱HFD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粪便移植结果表明来自氟化物诱导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移植后可以诱导受体小鼠肥胖,而氟化物对伪无菌小鼠的肥胖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发现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可能是氟诱导小鼠肥胖的潜在关键微生物。基于氟诱导的小鼠肥胖的机制,课题组提出了通过茯砖茶多糖基于肠道稳态化的干预的潜在策略预防氟诱导引起的肥胖,为防控氟摄入诱导的肥胖提供了新的思路。

茯砖茶是后发酵茶,其活性成分及潜在活性机制尚不清楚,这也是限制茯砖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曾晓雄教授和刘仲华院士团队立足茯砖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茯砖茶及其多糖的健康效应合作展开了系列研究,近五年在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2022)、Food Chemistry (2018、2022)、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22)、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2)、Food & Function (2020、2022)、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2019、2021)、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21)、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a、2019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8、2019)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研究成果为健康属性驱动茯砖茶消费、茯砖茶功能成分高值化利用、茯砖茶深加工产业高速发展等提供了强劲科学支撑。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食品科技学院博士后陈贵杰博士(现安徽农业大学特任教授),通讯作者为食品科技学院曾晓雄教授和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are.2022.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