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4 来源: 作者: 查看次数:
9月30日,在50亩示范田块内,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研究院组织安徽省农科院、宿州市农科院、宿州市植保站、埇桥区农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对大豆新品种“南农47”进行测产,平均种植密度为1.311万株/亩,按审定百粒重18.9克计算,折合亩产306.5公斤。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需求量约1亿吨左右,其中85%以上靠进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品种,研发高产高效栽培、植保技术,对于提升大豆产能具有重要意义。宿州市是黄淮海夏大豆的主要产区,常年种植220万亩左右,然而其平均亩产不足150公斤。
为促进校地双方政产学研用进一步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宿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10日,宿州市人民政府、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研究院。2022年研究院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盖钧镒的大豆育种团队和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王源超教授的大豆植保团队,在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种植大户胡修建的50亩大豆田块,开展了大豆高产优质品种与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南农47成熟后期田间总体长势
南农47成熟期植株长势
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王吴彬副教授介绍,示范品种为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南农47”,该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南片和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具有三大特性,一是产量高,其产量在六次区域试验中,五次排名第一,产量较对照增产9.5%-15.4%;二是产量稳,50余次试点中,48次表现增产,增产点率高达96%;三是品质优,蛋白质含量高达44.44%,接近高蛋白大豆标准。
良种还要良法栽,今年南农大植保团队的“一拌一封一喷”绿色防控技术帮助“南农47”在前期受涝、后期高温干旱的不利条件下,百粒重较往年增大了约10%,产量水平远超周边农户,达到了显著的示范效应。
农业农村部大豆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叶文武介绍,所谓的“一拌一封一喷”,是指播种过程中使用麦茬免耕覆秸播种机,实现灭茬、种衣剂“拌”种后播种、侧深施肥、“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工序“五位一体”,防治根腐病等种传与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解决苗缺苗弱的问题;生长期以无人机适时进行药肥“一喷多防”,实现健体控害,解决病虫害引起的早衰问题,促进稳产高产。
据了解,这套技术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大豆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示范区大豆化学农药有效剂量减少20%以上,苗期病害发生率下降60%以上,每亩有效株数提高30%以上,平均增产10%以上,有力促进了大豆绿色增产、农民增收,该技术也入选了农业农村部2022年粮油生产主推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盖钧镒认为,“南农47”等高产类型品种与绿色防控技术相集成并大面积推广,将有效增加国产大豆产量,增加农民收益,减轻对国外进口大豆的依赖。
农学院智慧农业团队在消除冠层光谱土壤背景影响的叶绿素含量普适性建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南农10项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