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4 来源: 作者:人才办 查看次数:
各学院:
为加强博士后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博士后国际化水平,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0]2号)文件精神,为做好2020年度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项目(以下简称“引进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引进项目”资助优秀的外籍(境外)和留学博士来华(回国)在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资助经费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博士后设站单位共同承担。其中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资助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博士后设站单位配套资助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包括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个人的生活开支、住房补助、社会保险及来华往返国际旅费等。
2020年度计划资助400人左右。
二、项目新政
自2020年起,试点对世界排名前30名的高校(申报系统中已列出)的留学回国和外籍拟进站的博士毕业生,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先到先得、直接资助”的遴选方式。本年度计划资助100人(其中留学回国人员50人、外籍人员50人),资助名额用完即止。
对未获得直接资助的申请人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将组织专家评审(第二批次截止日期为9月15日)。
三、学校配套激励政策
1.“引进项目”获得者,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后,学校将在国家资助基础上,学校配套资助补足至师资博士后年薪待遇,其年薪组成为:20万元(国家资助)+师资博士后年薪(学校配套)≥38万元(税前),资助两年,两年后如因科研项目需要延期,延期期间工资按照学校师资博士后年薪拨发。学校鼓励导师给予一定的配套激励。
2.“引进项目”获得者,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后,学校将给予其科研启动费,其中自然科学类博士后科研启动费为10万元,人文社科类博士后科研启动费为6万元。
四、申请条件
1.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
2. 申请人须为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外籍或留学回国博士。
3. 申请人博士毕业学校应为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或者其博士学位所属学科排名全球前100名。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申请人,条件可放宽至博士毕业学校为本国排名前3名的高校。
根据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合作框架,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或外籍博士,如获得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正式推荐可申请本项目,不受学校或专业排名限制。
4. 申请人自主联系国内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工作站,并获得博士后设站单位正式推荐。
5. 能够保证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20个月。
6. 申请本项目前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
7. 非英语国家的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中文(或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8. 国内在职人员不能申报本项目。申请人受本项目资助期间须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9. 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10. 符合上述1-9款条件,在每批次申报截止日期前,进站时间未满6个月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申请本项目。
五、申报流程
1. 申请人于2020年1月15日-9月15日期间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国外境外交流项目”申报系统(http://bg.chinapostdoctor.org.cn/V3/InterCommunion/Login.aspx),填写相关信息,上传《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申请表》(在“国外境外交流项目”系统中下载)及主要证明材料电子扫描件。
2. 申请人于2020年9月15日前(第二批次)在线提交。(第二批次根据最新通知要求取消纸质材料报送,申请表上不需要推荐单位签字盖章)
六、其他注意事项
1. 申请材料包括《申请表》和主要证明材料。
其中主要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
A.有效身份证复印件(外籍人员提交护照复印件)。
B.博士学位证书。应届博士毕业生如还未进行答辩,可先行申报,在办理进站手续时提供博士学位证书。
C.《申请表》中列出的主要科研工作及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申报第二批次不需要准备纸质申报材料)
2. 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以当年度最新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为参考。(具体名单见附件)
3. 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或外籍博士,可以联系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驻北京办事处确认是否可以获得推荐,具体联系方式:驻北京办事处 何宏 联系电话:010-65907866 联系邮箱:hehong@helmholtz.cn
联系人:陈骅
联系电话:025-84399064
联系邮箱:chenhua@njau.edu.cn
人事处
2020年8月14日
关于2020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参加2020年全国植物保护博士后论坛的通知